马泉岑

马泉岑,国家级美术师,文化部中华文博基金会专家委员,北京奥运会文献《中国印》创作者,中国新水墨艺术创作院院长,北京燕山画院院长,新中国红研究会会长。
个人简介

个人简历

   马泉岑,原名马学军,湖北仙桃市人。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、北京画院。师承著名画家唐勇力、崔晓东、李小可等名家。现为中国新水墨艺术创作院院长、北京燕山画院院长、新中国红山水画开拓者、国家一级美术师、北京奥运会文献《中国印》 《中国梦》创作者、文化部文博基金会专家委员“特约国画家”、清华美院客座教授、香港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理事、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院士、

       李可染基金会李小可工作室画家、人民艺术家协会理事、北京现代管理大学文化传媒学院书画艺术客座教授。作品多次发表于《中国美术报》、《湖北日报》、《黑龙江日报》、《中华鉴宝》、《北广人物》等刊物。已出版《中国当代国画名家马学军作品集》、著名青年画家马学军创作北京奥运会《中国印文献专集》、.

2005年作品参加中国(徐州)首届李可染艺术节
2008年作品入选迎(奥运英雄赞)书画展
2009年作品入选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,2009年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,被评为“最具影响力世界华人艺术家”
201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“红色艺术贡献奖”2011年特邀参加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球华人书画展,2012年,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二届”庐山杯”书画大展赛获银奖,,2012年为北京奥运会创作国画“中国印”出版奥运文献专集、参加国家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公益捐赠仪式,被授予“德艺双馨艺术家”
2014年作品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65周年《珍藏邮册》,2016年为北京冬奥会创作国画“中国梦”发表于(北广人物)周刊,2018年创作“唐诗画意”山水系列作品入编人民教育出版社《唐诗三百首》名著阅读九年级上课程化丛书、创作“春江桃源”入编人民教育出版社《聊斋志异》名著阅读九年级上课程化丛书。2020年中央电视台《智慧中国》栏目组世纪大采风评为“中国当代书画风云人物”
 
接受媒体采访,讲解“中国印”创作过程





公益捐赠仪式上马学军代表发言


与公益捐赠仪式嘉宾合影留念


公益捐赠仪式到会嘉宾


献给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季奥运会

拍卖记录



雅昌网拍卖记录




名家评价

 

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评价:马泉岑国画作品古朴厚重,清雅自然,山川丘壑在画面中更显生动气韵。难能可贵的是他把作品做到雅俗共赏,既有一定的学术水准,又深得大众喜欢。自古画者皆寂寞,希望他在今后的艺术生涯里,耐得住寂寞,不断学习和磨练,让其作品达到又一个艺术高峰。


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徐里评价:一手伸向传统,一手伸向大自然。马泉岑作为李家山水的再传弟子将这一理论发挥的淋漓尽致,从中央美院到北京画院潜心研读,苦行探道。其山水作品传承了李家山水的积墨积色,以点走线,逐步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。以墨象为气韵,得黑白之天下式,得山川丘壑之大美。


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评价:马泉岑人物画,造型准确,线条流畅,画法创新,刻画生动。能够在当代人物画家群体中脱颖而出,是因为他善于观察生活 ,重自然,重墨韵,重唯美。大凉山水墨关爱系列作品,表达了画家对生活细致的观察,对笔墨娴熟的运用使画面人物更加神形兼备。


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女士评价:马泉岑传统功底扎实,笔墨深厚,画面清雅,有古意又有新意。以笔铸功,以境典意,不卖弄玄虚,不混淆作秀,这才是正确的人文精神和创作本源。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,作品意境深远而有诗意,未来可期!


李小可导师评价:马泉岑作品构图严谨,设色考究,温文儒雅,注重笔情墨韵。墨色淡雅清新,画面人物神行兼备,刻画细腻。太行山写生作品深刻的表达当地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。无限风光在险峰,登高才能望远,只有孜孜不倦的刻苦学习才能创作出未来的千里江山。


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崔晓东评价:马泉岑山水画继承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,临摹、写生、创作、其写生作品风格独特,取法自然。画不师古者,未有能成家者,山水画里的形式规律,笔墨韵味,美学精神,只有先师古人而后造化方能体悟深透。希望他在未来艺术生涯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。


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蒋晔:
马学军(马泉岑)先后为北京奥运会创作巨幅国画“中国印”“中国梦”、是弘扬中华民族奥运匹克精神,传承奥运文化遗产,是第一位把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以中国山水画的形式展示给全世界的艺术家,将永久载入史册、扬名海内外。

作品展示

 

溪山秋色210x100cm


万山红遍210x100cm


河山秋色248x124cm


秋山鸿运180x69cm


鸿运千秋180x69cm


江山朝晖248x124cm


幽谷秋韵图180x97cm


秋山逸游图180x97cm


古意山水69x69cm


古意山水69x69cm


古意山水69x69cm


苍山观瀑图180x97cm


秋山清烟图180x97cm



弘扬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 


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位于北京市密云云龙涧主峰,高96米,宽38米,镌刻深度50cm,保存一万年


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秘书长蒋晔与画家马学军


《中国印》248x124cm

       在第30届英国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夕,提笔写下此文,颇有意义,因为我与第29届北京奥运会、有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之缘。这一摩崖石刻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首创,也是世界摩崖石刻历史上最大的一座丰碑,更是北京奥运会献给人类的最大的文化遗产。她耸立在北京密云县密云水库之畔的云蒙山之巅,其在山顶上的高度,达33层楼之高,其镌刻的深度达半米左右,其设计保存的年限为万年。


       我有幸成为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重要策划者和推动者之一,更有幸成为这一摩崖石刻碑文——《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记》的撰写者。我常思考一个问题,在众多撰文中,我写的这一稿碑文,为什么最终被北京奥组委所认可?我想其核心不在文字之优美,而在于每一个文字,都凝聚着我十几年来采访几百位文化大家的思想和心血,这是一篇用生命所写的呕心沥血之作。为什么叫呕心沥血?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,我拿出当年的一幅工作时的多人合影照片,我是多人中最瘦的一位,为了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,我怎么从一个胖子、变成了瘦子?其中的艰辛、代价,一望便知。真是照片无言,上帝有情。这正是《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记》碑文孕育诞生的根本原因。


      也正是上帝有情,在2008年7月13日,在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7周年纪念日的那一天,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在密云竣工剪彩。第一个朗读《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记》碑文的,是著名朗诵家陈铎先生;第一个向全世界传播碑文的电视台,是中央电视台;第一个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国家领导人,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;第一个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北京奥组委领导人,是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效愚;第一个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、向全世界用太空卫星报道这一摩崖石刻的是全球最大电视台——美国NBC;第一个用楷书书写这一碑文的书法家,是获得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奖章的马魏华先生,他还是第一个为碑文制印的篆刻家;第一个用瘦金体书写碑文的书法家,是被誉为“当代瘦金体第一人”的刘佐仁先生;第一个用魏碑风格书写碑文的书法家,是被誉为“当代魏碑第一人”的谢云生先生;第一个为碑文“颂”部分谱曲的音乐人,是多次与著名影视导演合作的熙道先生;第一个为碑文制作巨型钧瓷印章的,是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陶瓷艺术大师的崔国营先生;第一个为摩崖石刻左侧的卧虎画像题名为《中国虎》,是大隐画家、70岁的施家美先生;第一个将碑文的“兼和”思想,用于纪念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百年诞辰的,是清华大学胡显章教授;第一个为此而创作雕像的,是著名雕塑家、今年已74岁的陈修林先生;第一个用书法形式,详细记载碑文缘起的学者,是清华大学教授、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“兼和”思想的总结者、今年85岁的刘鄂培先生;第一个超过90岁的学者书法家,在91岁时书写碑文的,是毕业于北京大学、曾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光荣教授;第一个超过90岁、高度赞赏碑文的国学大师,是95岁的南怀瑾先生;第一个超过100岁、高度赞赏碑文的学界泰斗,是今年106岁的周有光先生……今天又诞生了新的“第一个”:第一个根据碑文意境,为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创作的山水国画的画家,他就是43岁的年轻画家马学军先生,他超越同龄人画家的地方,在于他对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、以及《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记》碑文的高度关注和理解。


       当我们打开这幅国画时,便可知晓马学军先生对碑文的意境感悟:只见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磅礴气势,群峰耸拥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“中国印”,那鲜红的“中国红”,在整个呈现黑色的水墨中,格外醒目在正上方,体现了碑文中“云蒙高耸,日月同光”的含义。“中国印”左侧是天然形成的卧虎巨石,正时刻护卫着“中国印”。卧虎左边山上,是万里长城敌楼,正是碑文中“众志成城,崛起东方”的意志。左边山下是千年的大云峰寺,藏在深山之中,那大殿前的银杏古树,和寺之南边山上那罕见的华盖松,都被画家揽入画之怀抱中,其深刻寓意,就在于佛祖护佑“中国印”,以佛教寺院为代表的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中华文化,博大精深,与《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记》碑文,古今相映,一脉相承,正是“为往圣继绝学,智慧未央”。
       请大家仔细观赏画之左侧,山中树林中有喜鹊,刚刚站立在枝头上,这一笔精彩之处,正是那一天我们一同采风时,所不断看到的喜悦情景,小马观察生活之细腻,由此可见其功力。其上方有一群燕子正向远方飞翔,画的右下角是密云水库的一角,它给人以烟波浩渺的联想,正是碑文中“俯瞰碧水,烟雨茫茫。眺望幽燕,关山苍苍。”这一美丽风景描写。那天,我们在密云采风时,正巧看到两列“和谐号”火车,在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这座名副其实的北京奥运山下,擦肩而过,画家捕捉了这一瞬间,并突显了“和谐号”三个字,这正是碑文祝福世界和谐、“为万世开太平,人类无疆”的憧憬、愿望。正是这个原因,马学军先生创作的国画《中国印》,在其艺术创作历程中,当之无愧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力作。在中国当代国画史上,因其是“中国印”摩崖石刻这一重大文化事件中的“第一个”,而更彰显出这幅国画的特殊文献价值和历史地位。
       我与画家马学军先生相识,缘于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文博基金管委会主任李树盛先生,树盛兄有志于文博公益事业,与书法家、画家、收藏家交往甚多,正是在他的直接推动下,才诞生了小马所绘的题名为《中国印》的山水国画作品,这幅作品因为是“第一个”的缘故,而与众多的、已经诞生的“第一个”,而一同载入第29届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目录之中。我深信,将有更多的“第一个”在未来诞生,因为中国人民热爱奥运会,碑文所体现的以“兼和”和“四为”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,将对世界和平发展有益。
       祝愿年轻的画家马学军先生,在日后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的大作品,用丹青笔墨反映这个伟大巨变时代的风貌。   蒋晔写于2012年5月北京颐和山庄

作品介绍

词条标签: